市天气

2024年05月21日

~°C

EN

浅谈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景观和建筑意境

  浅谈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景观和建筑意境
  陈浩   李晖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概述和遗产价值,文中分别论述了避暑山庄宫殿区、苑景区(湖区、平原区、山区)的古典建筑意境和避暑纳凉的园林景观。
  关键字:承德避暑山庄  园林景观  建筑意境  避暑纳凉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中国清朝康熙、乾隆等多位皇帝于夏、秋两季在这里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国内各民族政教首领和外国使节,并由此北上木兰围场进行秋狝围猎训练军队。发生于此的诸多清代重要历史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见证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发展的历史。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宫殿建筑、园林的代表性范例,在结合自然山水构建景观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了皇家园林的传统,是中国自然山水宫苑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成功实践;其高超的造园、建筑艺术与成熟精致的营造技术反映了中国文化特征,同时体现了中国大一统的传统礼制思想和中国18-19世纪的审美趣味。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承德避暑山庄的造园艺术曾经影响欧洲,在18世纪世界园林设计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竣工,前后长达89年的时间。整座园林由宫殿区和苑景区组成,占地面积约564公顷。避暑山庄宫殿区是当年皇帝处理朝政、生活起居的场所,它采用九进院落、层层递进、纵深发展的布局,来彰显皇权的至尊至上。从功用上可划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宫殿区的建筑体量不追求宏大,以灰色基调为主,青砖布瓦,廊柱古朴,与整个山庄的朴野气息相吻合。前朝的主体建筑是澹泊敬诚殿,俗称“楠木殿”,座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卷棚歇山顶,全部为楠木结构,不施彩绘,每到细雨时节,檀木的芳香阵阵扑鼻,清幽典雅。取“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之意境而命名。其后有一排十九间平房,叫“万岁照房”,是前朝和后寝的分界。如果说前朝部分的建筑群具有庭院宽敞、建筑宏伟、气氛庄严的特点,那么后寝部分则以建筑紧凑、环境清幽为特色。后寝的主体建筑是“烟波致爽”殿,这是一座面阔五间、宏敞明朗、布置堂皇的建筑。当中两间设皇帝宝座,最西间为皇帝下榻之处。寝宫的东西各有一个小院落,称东、西所,与寝宫有侧门相通,是后妃的住所。正宫的最后一进是“云山胜地”楼,是一座面阔五间的两层楼,楼前有人工堆叠的假山,上有蹬道代替楼体通向二楼,设计精巧,富于变化。云山胜地楼作为正宫的终点,充当了正宫和苑景两个不同特色景观意境的过渡。
  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追求“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园林意境,利用避暑山庄内丰富的自然景物和复杂多变的地形特点,使苑景区形成了东南湖区、东北平原区和西北山区的布局,俨然构成了一幅中国版图的缩影。避暑山庄的天然形胜,诚如《热河志》上所说:“阴阳向背,爽垲高明,地居最胜,其间灵境天开,气象宏敞”,可以称为天然山水圣地。景苑区的西北有交错的山岭溪谷,东北有谷原树林,东南有低凹的湖沼洲岛,植被景观蔚然深秀,周围山峦景色优美,是一处难得的天然空调氧吧。
  “山庄以山名,而趣实在水”。避暑山庄湖区位于园内东南地势较低处,由大小10余个水面组成,总面积约26.6公顷,占山庄总面积1/20。康熙皇帝依照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和杭州苏堤的意境,在山庄按自然地势建一堤三岛。按照三个岛屿的形状分别属意为:云朵、芝英和如意,并由三岛为主体组成若干个面积大小不一的水面。山庄湖区的布局设计,是山庄园林建筑的精华所在。辽阔的湖面上岛屿罗布,湖面洲岛之间,均各以堤岸小桥曲径相通,再加上楼阁相间,垂柳依岸,造就了北方塞外罕见的江南水乡风光。整个湖区景色,以湖波水面为中心,配合山石、花木、亭阁、桥梁,形成不同的景色。由于开阔明朗的水面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造成无限广阔的意境,给人以清澈、开朗的感觉,同时能够与周围的突兀峰峦和幽曲庭园之间,形成了疏与密、开阔与封闭、高峻与深远的鲜明对比,营造出“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景观意境。湖面设计有聚有散,弯环曲折,大水面平坦开阔,一望无际;小水面平整如镜,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可数。辽阔的湖面上岛屿罗布,洲岛之间,均各以堤岸小桥曲径相通,当时的工匠建造者们考虑到避暑山庄面积较大,皇帝在游览的过程中需要有片刻休息的地方,因此在山庄内建造了众多的亭子。亭子顾名思义:人——亭——停,是人在游览园林时小憩的地方。亭子在古建筑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临水建亭,可以让人们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可以观赏鲤鱼、荷香,不至于被太阳灼伤,还能感受到湖水带来的穿堂之风,无不清凉;平地建亭,可以作为一种景色的点缀,亭子本身还可以与其它园林建筑组景而获得很好的观赏效果;山巅设亭,可纵目远眺,它不仅可以丰富山的立体轮廓,而且能将各处景物联系起来,相互呼应;山麓建亭,除了可得相互呼应的观赏路线外,还能获得一个幽僻、清静的野暮环境。
  《园冶》云:“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康、乾二帝数下江南巡游各处,博采名景,仿建于避暑山庄之中。但避暑山庄对比江南的园林却并非照搬和仿制,而是力求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糅杂点化,弃其形而求其魂。一方面,充分吸取各地优秀园林和胜景的精华,创造出更集中、更典型的园林意境;另一方面,又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安排苑景,充分纳入山峦、峡谷、平原、湖沼和河流等景观要素,在尽量保留山林野趣的同时,巧妙地借用地形建,造出一座座楼台廊庑、桥亭轩榭、寺观塔碭,将自然之美与艺术建筑之美融为一体,构成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综合园林建筑风格。如山庄内“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修建,两处建筑规模大小相差悬殊,但都是以体量较大的两层楼阁为主体,坐落在岛上凌空水面,形成水面包围建筑,使得两组不同的建筑群获得相同的建筑意境。这种充分发挥借景的设计,是继承我国造园艺术优秀传统把山庄内外和承德周围地貌特点和谐地统一起来,互为衬托,相得益彰,构成一座气势磅礴的园林博物馆。避暑山庄做为皇家园林,没有北海那种琼岛瑶台的意境,也没有颐和园那种金碧辉煌的华美,更没有圆明园那种集天下景物于一圆的奢华,而是突出山庄质朴无华,淡泊清远的特色。正是这种创新的艺术手法,才使避暑山庄意境秀雅,格调高迈,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达到超逸出群的境界。
  避暑山庄湖区以北,是一片面积约千余亩的平地,这就是山庄内开阔的平原区。它东临宫墙,西面和北面是山岭,恰是山岳区和湖区的过渡地带。从山庄整个造园的设计思想来看,保留这块平川,目的是造成一种辽阔深远的草原风光,在大范围内构成不同特征、富有节奏感的自然景观。清帝在巡幸木兰之前,从御马圈送来了御马,以及各地献来的骏马,均在此“相其驽骏而调试之”。清帝常在这里举行野宴,召见少数民族首领及外国使节等,同他们观看焰火、杂技、摔跤、魔术等游艺活动。平原区上还修筑了多组不同用途、风格迥异的建筑群,有仿照全国著名藏书楼——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的形制而建成的文津阁,里面藏有《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它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和沈阳故宫的文朔阁合称为清代四大藏书楼。
  中国园林是山水园林,山是园林的主体之一。可以说,无山不成园。因此,历代造园家都利用山体创造出了无数处景观丰富的园林作品。避暑山庄山峦区占地面积达447千亩,约占山庄总面积的4/5,有5条较大的沟系组成。沟壑纵横交错,组成了山峦起伏、变化多样的地形。为在如此大的面积上做好文章,康熙皇帝利用植物的点缀来强化“避暑”的特性,刻意追求不同的意境。“因境而成”,使景区各具特色,无一雷同。他在山区御路两侧种植枝干挺拔的古松,高耸入云。浓密的枝叶挡住炽热的阳光,人们行走其间,不觉炎热;在沟壑平浅的地方,则种植宜于近赏的花灌木,还引进五台山的金莲花、江南的桂花和兰草,背山面峪,花繁叶茂。由于山庄内植物的茂盛,遮天蔽日,西面又有山峦横亘,山庄外北面、东面被两条大河包围,由此形成了天然的通风道,是调节山庄夏季炎热的天然空调。山区内形成的清凉新鲜空气顺风势被输送到湖区,驱赶走了热空气,加上山林植被和湖区水面的降温作用,山庄确实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与南方园林在形制上有很大不同。苏杭一带的私家园林,是为了满足园主的物质与精神享受,在紧邻住宅用地上有限的面积里,结合地形,运用各种造园手法,人工刨造出有水有山、有花有木,以少见多,以小见大景物变化的园林风景,由于用地面积的限制,一般都布置得水面迂回、山石玲珑、建筑小巧,给人的感受主要是清新淡雅、曲折幽静。而北方皇家园林在体量上一般都具有广袤的面积和富于变化的自然地形,因此在视觉上给人以高亢粗犷,浑厚沉稳的印象,其间又吸收了南方园林的特色,使之粗犷中却不失江南水乡的典雅。避暑山庄既属于皇家庄园,按规制,其建筑在体量不能过小,有的甚至使用斗拱,因此每个建筑无论单体还是组群都规模较大,与南方园林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不难看出承德避暑是“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令“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两大主题达到了高度统一。在造园意境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综合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和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林与景观园林的杰出代表。在实践中,它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造园主题。在园林与建筑、景观与意境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